当前位置: CNMO > 手机中国 > 手机新闻 > 手机深度 > 正文

海信蝉联全球第二的方法论:始终以用户为中心

手机中国 【原创】 作者:王鑫 2024-02-27 09:51
评论(0
分享

  【CNMO】近两年,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,对家电产品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。比如,电视在家庭中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,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观影工具,而是成为了一个集观赛、游戏、娱乐、健身和陪伴于一体的多功能家庭娱乐中心。

  其实,用户的转变无非集中在场景的变化上,能在这方面与用户需求合拍,无疑能够收获到更多用户以及市场份额,从整个2023年来看,海信电视就是这样一个典型。2月23日,权威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,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2611万台,蝉联全球第二,同比增长6.4%,在全球TOP5品牌中连续两年增长最快。

  而在早些时候,同样一权威市场调研机构奥维睿沃(AVC Revo)发布了《全球TV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》显示,2023年,海信系电视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二,在全球TOP5电视品牌中唯一连续6年持续增长,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。

  为何海信能够获得更多用户青睐?核心在于,海信适应时代趋势和市场变化,用技术深耕和用户场景驱动创新的高品质产品,满足了用户对于多样化场景的显示需求,进而在全球家电市场延续低迷之势时,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增长之路。

  回顾2023年海信的发展,其增长之路的关键无非两点:

  一是,全方位的产品布局。根据奥维云网(AVC)推总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彩电5-10K市场零售额渗透率较去年增长3.2%,10K+市场零售额渗透率较去年增长1.8%。这也意味着,高端家电正成为居家消费市场的“主力”。因此,在这样的大消费趋势下,海信凭借多年显示技术的沉淀,打造出了激光电视、艺术电视、移动智慧屏、电竞显示器等个性化产品,以满足用户影音、游戏、艺术等多场景的显示需求。

  例如,海信在具有大屏优势的激光电视领域频频发力,发布全球首台4K激光电视、全球首台全色激光电视、全球首台8K激光电视、全球首台卷曲屏激光电视、全球首台可折叠激光电视……尤其是全球首款可折叠激光电视的推出,凭借其独特的可折叠设计,解决了大屏入户困难问题,进一步推动了百吋大屏市场的快速发展,引领进入百吋大屏时代。

海信蝉联全球第二的方法论:始终以用户为中心

  在传统的液晶电视领域,海信自2013年推出首台ULED电视以来,不断以创新引领高端液晶显示产业升级。2022年,海信发布了全新一代ULED X显示技术平台,将液晶显示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。2023年,海信完成了ULED X场景画质技术平台的创新升级,实现了感知环境、感知内容、感知人的多维进化,再次引领了Mini LED电视画质效果。

海信蝉联全球第二的方法论:始终以用户为中心

  与此同时,海信电视的产品升级,还在外观设计等方面不断突破,其推出的海信壁画电视R8,凭借一体式壁画设计,不仅满足了家居一体化的需求,还凭借出色的画质显示,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。

  二是,离不开海信全局性的战略决策和持之以恒的投入定力。例如,海信在实现了液晶显示技术的逐步自主后,也自2007年开始,海信就率先组建激光显示研发团队,提前布局激光电视,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创新高地。仅2018年到2022年的四年间,海信视像研发投入就实现翻倍增长,从10亿元增长到20亿元。进入2023年,研发依旧保持高投入,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4.64%至17.22亿元。近11年间,研发投入累计高达157.22亿元。

海信蝉联全球第二的方法论:始终以用户为中心

  此外,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6月30日,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2230件,成为全球激光电视行业持有专利数量领先的厂商。以上种种,证实了海信的成功,并非单造一台电视那么简单,正是在技术研发方面,始终如一的高投入,通过新技术拉动市场需求的增长才是关键。

  同时,通过海信的蝉联,也充分论证了彩电行业技术投入的必要性和正确性,海信正以行业“执牛耳者”的身份催化“马太效应”,而遵循经济演化规律,该种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拉长,显现的越快、越明显,可以预见未来海信持续收割市场份额,进而稳固自身市场地位。

  写在最后:最近几年,对于电视品牌来说,不仅面临是市场逐步放缓的影响,还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同行内卷。因此,如何打动消费者,成为了各大品牌当务之急,而海信在这种背景下实现了逆势增长,蝉联全球第二,其背后展现的是,海信正在凭借技术、产品、品牌等方面优势,在国际舞台上成为消费者眼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。

分享

加入收藏

网友评论 0条评论
用其他账号登录:
请稍后,数据加载中...
查看全部0条评论 >
火热围观
潮机范儿

Copyright © 2007 - 北京沃德斯玛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发邮件给我们
京ICP证-070681号 京ICP备090812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32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