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CNMO > 手机中国 > 手机新闻 > 手机消息 > 正文

“三大妙手”精准布局 华为笔记本引领PC行业向新而生

手机中国 【原创】 作者:杜跃 2022-07-27 21:13
评论(0
分享

  【CNMO新闻】PC产品作为一个已经相对成熟的领域,在这几年时间里我们很少看到特别亮眼的创新;而近年来,厂商与消费者往往更加关注有突破亮点的智能手机领域,相关厂商在这方面的重金投入和研发创新,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卷的典范。在2020年的时候,由于消费者居家办公与上网课的需求激增,笔记本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增长。但是好景不长,据市场咨询机构GFK数据显示,2022年Q1中国笔记本电脑零售市场季度销量同比增长6%,环比下降7%,笔记本市场的短暂增长趋势并未维持太久。

  在整体增长平缓甚至出现下滑现象的大背景下,华为异军突起,实现了同比增长44%,环比增长47%的成绩,此次大幅度的逆势上行让华为PC在整体行业表现内显得格外突出。归根结底,是因为华为在多屏时代解决了产品孤岛的问题,巧妙地将各种屏幕连接在了一起,让消费者在使用时始终体验如一。丰富的产品生态矩阵,组成了华为PC获得消费者认可的独特优势竞争力。《2020年笔记本电脑九大消费新趋势》报告就指出,消费者购买笔记本时除了关注综合性能和整体外观设计之外,智慧交互成为消费者购买笔记本时新的关注点,而这正是华为的强项所在。

“三大妙手”精准布局 华为笔记本引领PC行业向新而生

  从华为入局PC行业开始,就一直在用做手机的思路去做笔记本,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款又一款的全面屏笔记本产品,这在当时是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。在这之后,华为不断深入布局,通过美学设计、智慧体验、创新科技这三大DNA为源动力持续升级,树立了PC行业三大妙手,驱动更多的厂商加入到了第三代移动办公的潮流当中。

  就拿刚刚发布的华为全新一代旗舰笔记本华为MateBook X Pro来说,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更美、更强、更智慧的笔记本。外观上,首创全新微绒金属机身,用镁材质打造,既轻便又有强度,轻至1.26kg,搭配墨蓝、锦白两款全新的配色,将山水泼墨、云中书锦融入设计之中,可以说是改变了消费者和行业对于传统笔记本的认知,原来笔记本还能这样设计?

“三大妙手”精准布局 华为笔记本引领PC行业向新而生

  在体验上,华为MateBook X Pro还带来了Super Turbo功能,突破硬件性能限制,专注用户当下使用软件的性能释放,让笔记本开启“快车道”。硬件层面,它能够判断CPU、GPU甚至内存、硬盘及电池的运行状态,智能识别更多应用使用场景、卡顿场景、前后台状态,并引入更多的优化策略,比如CPU大小核管理、GPU渲染智能管理以及后台应用智能最小化等,最终带来了更优的功耗、更高效的性能、更流畅的使用体验;在多屏幕的显示体验上,更是首次融入了多屏同色技术,让华为笔记本、手机、平板产品跨设备之间,能够实现一致的色彩显示,对多设备用户来说是拥有更好视觉观感体验的一大福音。

“三大妙手”精准布局 华为笔记本引领PC行业向新而生

  在智慧方面,它也延续了超级终端、多屏协同的优势,同时完善了多设备连接,增添了耳机的协同体验,耳机同时连接手机和PC,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PC和手机的音频中切换,减少了很多更换设备连接的麻烦。此外,针对智慧会议场景,华为MateBook X Pro全新搭载的AI纪要功能可以准确区分不同发言人的声音,并实时转写为文字,实现多人会议秒出纪要,搭配AI慧眼和AI音效,为用户带来更沉浸的会议体验,从用户痛点出发,让越来也多的用户能够感受到创新的价值。

“三大妙手”精准布局 华为笔记本引领PC行业向新而生

  在服务方面,华为MateBook X Pro新品(含微绒典藏版、12代酷睿版)均可享受2年免费上门服务,上门服务有效期内,产品主机出现非人为损坏的性能故障,可享受免费上门服务,不限上门服务次数,中国大陆地区 1000+家华为授权服务中心支持、覆盖300+个城市,最快1小时响应+次日上门服务。

  可以看出,华为经过6年多在PC领域的布局,已经逐步构建起了华为PC的创新体系,从美学、显示、性能、连接、交互五大创新方向引领行业发展。华为PC在“智慧化+专业度”的双线深耕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。尤其是在智慧能力上,从一碰传到多屏协同,到超级终端,到移动应用引擎,再到针对智慧会议场景下AI音效、AI慧眼、AI纪要等能力的完善,都是华为聚焦用户体验,提升实力的现实证明。华为笔记本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路,正在引领PC行业智慧化发展,华为PC的前景未来可期。

分享

加入收藏

网友评论 0条评论
用其他账号登录:
请稍后,数据加载中...
查看全部0条评论 >
火热围观
潮机范儿

Copyright © 2007 - 北京沃德斯玛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发邮件给我们
京ICP证-070681号 京ICP备090812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320号